“泵的學問太大了?!贝笤脴I董事長韓元富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凡是有液體流動的地方,就需要泵,甚至裝在人體心臟里的起搏器,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泵?!叭澜缬薪?萬種泵,三分之一的能源都是被各種泵消耗掉的,你說前景大不大?”
對產品的執著,對產業的信心,讓大元堅持了近30年的實業。
而大元的發展故事,可以用這樣一句話形容:“保守”的創新者。
大元的“保守”在于30年專心致志培植一只“大元泵”,把主營產業鏈做精做細,不斷追求規模優勢、成本優勢、管理優勢、技術優勢、品牌優勢,追求把企業各個方面做到極致。
與此同時,大元也絕不愿意一直待在舒適區里。“資本市場力挺科創,國家層面提出‘創新中國’,但創新其實是在中國各行各業進行的,而不僅僅是存在于公眾所熟知的芯片、5G、AI、新能源等領域?!庇嵛恼f,“我們屬于傳統行業,創業之初和周邊大多泵企一樣,是做民用水泵起步的。但在過去近10年時間里,我們已領先同行升級了企業的創新戰略,對應的產品和市場已從民用水泵轉向民用水泵+屏蔽電泵。我們在全資子公司合肥新滬生產的屏蔽泵產品,已被應用于我國的航空航天和國防項目中,涉足運載火箭燃料加注、高速機車冷卻系統介質循環、艦艇航母用水循環等重要領域?!?o:p>
而在家庭級市場,大元泵業生產的熱水循環屏蔽泵引領市場,讓其成為了相關產業鏈條上的領軍企業之一。截至今年三季度末,大元泵業的家庭用熱水循環屏蔽泵在全球累計出貨量已突破1600多萬臺,影響家庭體驗人口近6500多萬人。該類產品的穩定、可靠運行在成就企業下游終端整機廠商品牌價值的同時,也大大提升了公司在細分市場上的主配套廠商地位。
“這其實就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,我們的技術越好,產品越好,口碑越好,市場也會越好。與此同時,更受認可的市場就會帶來更多的現金流,讓我們更有底氣投入研發,拉開與競爭對手的技術差距?!庇嵛恼f,“技術創新是比較漫長的一個過程,但只要堅持,技術優勢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?!?o:p>
如今的大元在新市場的探索之旅中步履不停。“這幾年,國家大力倡導發展氫能源,氫能因具有來源廣、燃燒值高、零碳排等優勢,成為全球發展潛力較大的清潔能源。在汽車領域,氫燃料電池汽車已經成為全球能源轉型和汽車動力轉型的重要方向。對此,我們公司已前瞻性地在此方向展開了布局,自主開發的動力總成液冷泵產品,現在已經申請了將近20項專利,產品技術水準獲得主流廠商的高度認可。不斷延展的業務領域也是支撐企業做大做強的優勢,相信公司未來會不斷通過創新驅動在高附加值領域發現新的利潤區?!?o:p>
自有品牌給力,發展更有底氣
在俞文的認知里,泵雖然是一個傳統產業,但也是一條黃金賽道,行業層次的提升就是在危機里不斷蛻變,淘汰一批,成長一批。“大元就是在各種危機里成長起來的,通過不斷創新,改善產品結構,延展市場應用領域,釋放規模效益,提升品牌影響力?!?o:p>
就比如今年的疫情,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,無疑是一場巨大的沖擊,但今年上半年,大元泵業的銷售收入依然實現了14%的增速,凈利潤更是增長了34%。專注主業,使得企業的價值不斷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,公司的市值在8月份高位時超過了40億元,和年初20多億元相比翻了一番。
這是一份讓人非常驚喜但并不意外的答卷。在俞文看來,這份數據背后的“功臣”除了技術創新、品質提升等優勢外,自有品牌的給力也是其中一個原因,它給了大元在市場競爭中更多的底氣和競爭力。
溫嶺水泵發展之初就曾經歷過一場混亂的價格戰,質量參差不齊的產品打亂了行業發展節奏,雖迎來一時的市場優勢,卻傷了長久的口碑。“這種競爭方式是不可持續的,只會讓產品的利潤越來越低,企業的成長空間越來越小?!贝笤獙⑼械膩y局看在眼里,并以此為鑒,珍惜羽毛,在起步之初就明確了品牌戰略,“未來的市場競爭里,有品牌知名度的企業一定是更有優勢的,就像今年疫情期間,因為品牌,我們反而實現了逆勢上揚?!?o:p>
俞文認為,品牌對于大元來說,是企業產品的附加值,也代表著企業在行業里的影響力,同時也是企業能夠長久走下去的基石。
大元從1994年使用“大元”商標開始,1996年6月取得了國家商標局頒發的“大元”商標使用證,1999年榮獲“浙江省著名商標”,2012年12月獲得國家工商總局馳名商標認定。
“大元”的知名度一步步在提升,隨之而來的是,企業在市場上有了越來越多的主導權和選擇權,更直觀的體現就是在經營成果上——大元泵業連續多年實現業務增長,過去8年時間里,公司營收年復合增長率達13.46%,凈利潤年復增率達23.48%,公司以優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的水平和表現,快速崛起為泵業領域龍頭企業之一。
讓人才多元化,讓競爭全球化
不過,在俞文看來,品牌之所以有分量,在于它背負著企業的創新、品質、管理、服務等“重量”?!斑@個行業的發展已經進入到2.0階段,在這個階段能夠跑起來的,必然是在管理上有過人之處的企業。而這個管理,就包括了成本管理、質量管理、人力資源管理等各方面因素?!?o:p>
質量管理是大元最好的金字招牌。為達到質量改善的目的,大元探索實行“標桿法”,以產品實物質量提升為突破口,以國內同行一流企業為質量標桿,從外觀到性能各項參數全面對比,查找差距進行改善,取得了顯著成效。
而人才則代表著大元發展血脈里的活力基因。
“中國的紅利已經從勞動力紅利向工程師紅利轉變,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適應這個趨勢,并抓住這個契機?!庇嵛恼f,大元瞄準的競爭對手從來不只是溫嶺的同行,而是全球的知名泵業巨頭,“我們會去了解他們的產品布局方向,并以此規劃大元可以正面競爭的細分市場,持續不斷把產品層次往上提升,優化大元產品結構。在這期間,就必須要求我們的人才團隊和企業文化要更加開放和包容?!?o:p>
俞文認為,團隊人才的多元化對于企業發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,“不同的人才會讓我們的決策更加靈活?!?o:p>
早在十幾年前,大元將旗下的屏蔽泵業務落子合肥高新區,目的就是更好地利用當地的基礎研發資源。“因為合肥是一個非常注重創新的城市,基礎研發資源非常雄厚,各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眾多,我們希望通過在當地建立子公司,借力當地研發資源的同時,也能吸引更多人才來到大元?!?o:p>
他告訴記者,上市對于人才的吸附能力是非常強的。與此同時,大元善于接受員工意見,開放式的管理也讓人才對大元有了更多的歸屬感。“之前一個廣東過來的高級技術工程師,將我們和他原來的企業管理風格進行對比,原來的企業就是老板說了算,讓他覺得發表觀點、提供意見時都十分受限。但大元非常注重決策機制的有效性,企業文化氛圍更加包容,使人才能夠找到適合他們發揮的舞臺,這也是他選擇大元的原因之一?!?o:p>
“現在大元的人才團隊就是面向全國乃至全球的,人才的多元化讓大元的發展更加兼容并包,組織架構更加有活力,也讓大元的發展視野面向全球?!庇嵛恼f,未來大元引進高端人才的腳步不會停,品牌打造、創新研發更不會停,這些都將支撐起大元更有競爭力的明天。
記者手記
一手締造了3家世界500強的稻盛和夫先生曾說過:熱愛是一切事業的前提,成功只屬于那些對自己所做工作沉迷的人,大元的經營之路正是如此。
大元的成功,在于“專注”。董事長韓元富可以說是一個相對“保守”的企業掌舵人,他清楚知道,大廈不是一天建成的,大元的品牌也不可能在短短幾年就能鑄就。只有專注、堅守主業,將產業鏈做精做細做強,把企業各個方面做到極致,大元才能夠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。
專注和堅守是一個需要耐得住寂寞的過程,但這也是企業成功的基礎。堅守的本質可以說是實力的蓄積,這種積累不只是錢的積累,還有技術的積累、市場的積累、經驗的積累、團隊的積累、管理的積累……這些長久的積累正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底氣。這正是“行穩致遠”。
相對于戰略上的“保守”,大元在市場的突圍上卻顯得“激進”很多。他們不愿意一直待在舒適區里,而是選擇不遺余力創新,實現內在超越。企業想要發展,本該如此,如果一味只是堅守,結果必然是站在原地被對手超越,直至淘汰出局。若想要真正勇立潮頭,只有持續創新,掙脫市場桎梏,才能真正乘風破浪。
大元之所以有實力承擔為火箭加注燃料的任務,其背后正是企業不斷創新、不斷突破成長天花板的結果。為了讓大元泵插上科技的翅膀,企業重金聘請泵業專家,對水泵進行技術創新,不斷推出新產品,優化產業結構,以獨特的大視野,瞄準細分領域,勇做單打冠軍、行業龍頭。
可以說,企業的執著和胸襟決定了能走多遠,而大元的愿景正是要成為世界級的企業。大元瞄準的競爭對手從來不只是溫嶺的同行,而是全球的知名泵業巨頭。